金属纳米催化剂配体策略实现芳烃区域选择性卤化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唐岑团队和复旦大学教授刘智攀团队合作,在纳米金属催化芳烃区域选择性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已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 酶的...
阅读全文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22A20402, L.Z.), (22206124, H.L.), (22102100, Y.Y.), (22306119, Y.S.),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
阅读全文南开大学张杨、北京邮电大学吴真平、香港理工大学郝建华InfoMat:镧系元素激活的频率转换发光及其数字调控—用于信号编码和运算 物理化学 材料 作者:Sindy 2024-07-12 本文来源于InfoMat,欢迎浏览! 摘 要 近日...
阅读全文与基于小分子受体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相比,采用聚合物受体制备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更优异的光/热稳定性和机械柔韧性,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领域更具应用潜力。开发高性能聚合物受体材料是实现高效全聚合...
阅读全文张存浩院士逝世,享年96岁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杰出盟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党组书记、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原所长,著...
阅读全文南科大王健纯Nat. Catal.:化学修饰电极实现电催化去消旋化 有机化学 作者:X-MOL 2024-07-13 电化学作为一种绿色经济的电子转移的手段,通过电能输入,可以实现常规热化学无法实现的逆热力学反应。在这些逆热力学反...
阅读全文雷爱文教授团队Science:首创程序化交流电合成新技术,助力铜催化碳氢键转化反应 有机化学 作者:X-MOL 2024-07-14 合成电化学新技术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评定的2023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之一(点...
阅读全文硼基二硅炔与内炔烃:可逆[1+2]环加成和不饱和小环硅烷构筑 有机化学 作者:X-MOL 2024-07-13 二硅炔(RSi≡SiR)是炔烃的同系物,但其结构为反式弯曲构型,不同于炔烃的线性结构。大量的理论计算表明,二硅炔的结构...
阅读全文新型催化体系的开发与应用能够为催化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促进催化化学的发展。变价催化循环是过渡金属催化中的主流反应模式。而主族元素化合物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不可逆,因此通常难以构建变价催化循环...
阅读全文近日,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曲大辉教授团队在探索可回收二硫材料的领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Closed-Loop Recyclable Poly(ester-disulfide)s for Potential Altern...
阅读全文近日,我校药学院唐赟教授课题组发布了全面升级的化合物ADMET性质综合评估平台admetSAR3.0,该平台能够为化合物ADMET数据搜索、性质预测和优化提供一站式服务,用户可通过如下链接免费使用该平台:http://lmmd.ecust...
阅读全文热致非线性光学(NLO)开关材料是指材料在热的刺激下,发生非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结构之间的相变,进而表现出二阶倍频响应(SHG)在开和关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其开关温度由相变温度(Tc)决定。但目前报道的热致NLO开关...
阅读全文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将于2024年8月2-4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会议主题“应用化学拥抱化工产业”。本届学术会议是中国应用化学界的一次盛会,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应用化学科学家和工程师将汇聚一堂,面...
阅读全文随着全球变暖的日益加剧,高环境温度已成为维持作物生产力和确保粮食安全的严峻挑战。植物被迫适应更加高温的条件,因此迫切需要解析其与高环境温度下发育协调的内在机制。这种解析有助于预测全球变暖对作物...
阅读全文硼自由基催化(4+2)环加成反应高效合成多取代哌啶 有机化学 作者:X-MOL 2024-07-10 哌啶环是小分子药物中出镜频率最高的饱和环状结构,如何方便、高效地合成多取代哌啶一直是合成化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图...
阅读全文